桥梁,作为城市发展的“动脉”与文明的“纽带”,不仅承载着交通的重任,更是城市文化与艺术的生动展现。从古至今,桥梁以一次次跨越见证人类智慧与创造力,成为串联历史与未来、衔接传统与现代的重要符号。
在花山河畔,一场建筑艺术与城市发展的深度“对话”正在上演。集团官微特别策划《挺膺担当 建功支点》专栏系列报道,第8期聚焦联投新城集团以花山生态新城三座桥梁建设为创新实践场,依托“投、建、运”一体化开发模式精准发力,携手世界建筑大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精心雕琢希琥桥、羡璧桥和立琮桥,以创新设计融合古今之美,打造兼具深厚文化底蕴与现代艺术气质的新地标。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桥下看你。”明年,站在武汉花山新城河口公园也能有这番感受。
羡璧桥飞跃水面,与倒影交汇宛如明珠,缀于水波中荡漾;立琮桥外倾双拱交织成迎风的花冠,在云影中盛放;希琥桥以单侧步道引导人桥自然对话,实现结构消隐于山水的东方意境……
这是联投新城集团携手世界知名建筑大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为花山新城打造的三座地标性桥梁,眼下正进入火热的基础施工阶段。三座地标性的桥梁将成为花山新城乃至武汉的生态美学新地标。

深耕花山,是湖北联投集团的初心之始。2008年,湖北联投集团承担的第一项重大使命,便是花山生态新城的开发建设。从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一级土地开发,到产业园区、城市更新开展二级建设,再到数字赋能、空间服务实现三级运营,联投在花山的探索,被国家誉为新型城镇化的“湖北样本”。
“花山新城是湖北联投的起点,我们一直在举全集团之力建设花山。”联投新城集团设计副总经理刘勇介绍,早在10余年前,湖北联投便开始酝酿关于花山河的桥梁地标设计。
大师的设计往往能引领建筑潮流,让桥梁不仅具备交通功能,更成为艺术与文化的载体。“我们期望这三座桥也能如此,借助世界级大师的视野与创意,为花山打造独一无二的城市地标,提升花山乃至武汉在全球城市建设领域的地位。”刘勇介绍。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1951年生于西班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的火车站,以及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放眼世界,桥梁不仅是城市的纽带,更是结构之美的华章。悉尼海港大桥是早期悉尼的代表建筑,它像一道横贯海湾的长虹,巍峨俊秀、气势磅礴,与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隔海相望,成为悉尼的象征。金门大桥,峙于美国旧金山金门海峡之上,是近代桥梁工程的一项奇迹。由于金门大桥的地标性特质,更是使得它成为很多电影的“目标”。
希琥桥夜景示意图
最终,希琥桥、羡璧桥和立琮桥的设计方案,均提取了中国传统拱桥元素,以现代化的设计手法赋予拱桥新的生命力,成为继台湾原智大学建筑群设计之后,卡拉特拉瓦在中国的第二个设计作品。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三座景观桥群如同一组和谐的交响乐,将花山的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功能与美学融为一体。

三座桥不仅是艺术品,也是一件“奢侈品”。在材料与工艺方面,卡拉特拉瓦倾向于使用高强度、高性能的材料,要求加工制造精度高,对构件的尺寸、形状、焊接质量等都有严格标准,以保证结构装配精度和整体性能。
大师设计想在国内落地,面临的头一桩困难就是国内外的建筑标准不一样,由于常年跟卡拉特拉瓦沟通,联投人亲切的称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为“老卡”。
“老卡要求优化结构体系,既要充分发挥主拱的受压能力,又要造型必须流畅,不能增大受力构件的截面尺寸,还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联投新城集团建管总经理余满江对卡拉特拉瓦当时对桥梁设计提出的要求记忆犹新。
“国内的设计往往优先强调经济与实用,美观被排在最后,但在花山河三座桥的设计过程中,联投与老卡团队共同追求的,便是桥梁的结构与美学的结合。”余满江介绍,这三座地标性桥梁,将不再仅仅是交通通道,更是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因此,卡拉特拉瓦不仅要求桥梁与周边自然环境和城市景观高度融合,更追求桥梁外形的流畅感和优雅感,整体造型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使其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羡璧桥设计示意图
为了使桥和景融为一体,湖北联投将在自西向东打通的严西湖和严东湖之间的花山河生态系统中,将花山河河口公园作为三座桥的生态底色。花山河是严西湖和严东湖3.35千米滨湖岸线上重要节点,河口公园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作为生态链中最重要的一环,其建设充分考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将形成一个互嵌式的“公园、商业、居住、城市交通等微度假目的地、未来城市的超级社区人居样板。
刘勇透露,花山河河口公园整体设计遵循低影响开发理念,以消融城市边界、打造集锦式滨水公园、全民参与运营思维、塑造城市名片四大策略为核心,呈现“水清、岸绿、业兴、人和”的生态健康自然之城的城市名片。
桥在景中,景中有桥。羡璧桥,横跨水面,犹如城市的明珠,桥两岸的弧形休闲步道如水波荡漾;立琮桥,双向外倾的上拱与周边环境相呼应,两岸的弧形休闲步道宛如花环环绕;希琥桥,宁静而典雅,桥面与自然和谐相映,将人们引入自然怀抱。同时湖北联投响应光谷科创大走廊和生活大走廊重点打造花山河综合体示范项目,是服务于科创、商业商务和生活服务配套的城市综合体,三座桥成为花山河综合体、河口公园的点睛之笔。
“我们的设计理念是重视人在桥上的体验,让大家在行走过程中移步换景,从不同角度欣赏别样化的风景。”余满江说,值得一提的是,三座桥均设置了专门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尽可能将桥梁结构与人的需求融为一体,每一处细节都体现出对舒适与便利的深刻关注。

眼下,希琥桥与羡璧桥正在施工,立琮桥则将于近期拿到施工许可。“三座桥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们拥有轻盈的结构和别致的外观,由于设计上追求美学和空间的极致,三座桥梁的空间受力十分复杂,对施工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联投新城集团花山公司副总经理肖勃介绍。
为了确保项目能够在后续的实施过程中充分贯彻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实现1∶1的精确还原,联投新城集团引入多家国内知名设计院和施工单位,为设计方案在中国本土的落地保驾护航。同时,联投新城还组建了专业技术团队,从设计图纸转化、材料选用到施工工艺,都进行精细把控,并结合花山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进行优化设计。
例如,考虑到武汉的季风气候,联投新城集团技术团队对桥梁结构抗风性进行多次模拟与调整,并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模型。如立琮桥特殊的鱼腹造型构件,通过3D模型,施工人员清晰掌握安装角度与尺寸,保障施工精准度。
轻盈的结构,是这三座桥的共同灵魂。希琥桥特殊的横梁渐变设计,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施工工艺提出挑战。为克服这些难点,联投新城联合国内顶尖科研机构、高校进行技术攻关,研发新型材料和施工技术;在与国际设计师沟通上,组建了专业翻译团队与协调小组,保障设计意图准确传达。
立琮桥设计示意图
“我们面临着桥梁立体空间受力结构复杂、桥梁材料选择和小空间焊接等多重挑战,加上同国外建筑团队合作需直面设计规范的差异、时差、语言等障碍,联投新城集团仍然坚持精益求精、挑战自我,保障项目高品质。”余满江介绍,三座桥梁的落地,充分体现了联投新城集团以建设方为主导的“投、建、运”一体化开发模式,通过坚持艺术性审查、结构力学优化等八个方面系统化考核,在合理安排预算的同时保障设计还原度,实现对建筑与细节品质的执着追求。
“三座桥既是地标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将通过多种渠道充分收集和吸纳市民意见。“刘勇介绍,三座桥建成后,花山河河口公园将形成集自然风光、建筑艺术、休闲活动于一体的新空间,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吸引更多人才与投资,助力花山成为武汉乃至全国城市建设的典范。